• 主题和《四分之一》一样的系列日志。
  • 距离上次写已经三年了,也很难有以往的文字功底。
  • 经历倒是只增不减,但主要是没了那份初心与热情才拖到了现在。
  • 想写下来的太多,但到了真正写的时候愿意写出来的太少。

开头

       纵观四年象牙塔的生活,本来是想用一句言简意赅的话来概括,然后顺着这句鞭辟入里的话来依次展开。但翻遍脑海里仅存的词汇和句子,奈何江郎才尽,很难找到能够将这五味杂陈的生活一言以蔽之的句子。所以还是选择把“佛系”贯彻到底,这篇口水文就先拿“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境奠定一个感情基调吧。
       四年来,遇见的人,经历的事,听过的歌,看过的剧,喝过的酒,吹过的B,去过的地方,玩过的游戏,林林总总,其实不难发现,总结下来的事物也大多是娱乐和社交,及时行乐、破坏到底的想法大概被贯彻到了底;再回想起《四分之一》里记录的种种心志,还是觉得有挺多遗憾的。干脆就在这把这些憨批证据给留下来,毕竟好多事情都是咎由自取,总得吸取点教训。

正文

四年社交报告总结

       前一半的时间里,因为种种经历以及主动地接触,还是遇见并结识了很多人,有的风趣、有的认真、有的简单,有的复杂,有的纯粹。认识的人无论年长年幼,仿佛总能无话不谈,从高谈阔论人生理想到疯狂吐槽八卦日常,无数次思想的碰撞以及内心的坦诚交流,也仿佛总能成群结队地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傻笑、一起往前跑。无论是在学校里各种日常活动中的同学还是实习公司里认识和相处了很久的同事,以及其他娱乐日常里认识的新朋友,每个人都有还算鲜明的个性,作为老好人的我也总能找到一种合适的相处的方式。总体看下来,还是有经历过好几个比较要好的小圈子,只是不同的时间阶段,因为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因素,关系总会经历周期不同的跌宕起伏。回想自己当初的本意,已经不知道是出于刚上大学时那种对人际关系和社交的迷信,还是心中那份总得和身边的人搞好关系的那套理论,还是单纯地就觉得这个人很有趣出于对对方的欣赏想交个朋友,也可能各种因素都有,很难去界定那份初心是否纯粹,应该还是好的面多一点吧。但无论怎样,总是要感谢缘分的,志同道合的人还是比不相为谋的人多得多的。
       有学习路上的启蒙导师wnzh,wnzh一开始严肃认真的让人觉得可怕,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距离感。还记得那段难受的日子结束之后,wnzh说:“其实我一开始对你挺失望的,基础不好,又不够主动”。到后来无数次的合作交流,慢慢地也就放下了心里的顾虑,一以良师益友的方式去相处,一起吐槽,一起约饭,一起研究新事物...离开成都的最后一顿饭是和wnzh一起吃的,其实有一句感谢一直憋在心里到最后都没说出口。wnzh其实就是那种认真的实干家呀,只是在不明白的人眼里只会变成执拗,即便是被误解为执拗,也并没影响他为人处世的方式。“你现在觉得重要的需要顾全的小事,往往在未来的日子里都会显得不痛不痒~”——by wnzh. 其实自己很幸运,遇见了好几个跟wnzh一样的良师益友,yx 和 drummond也都在不同的阶段里以及不同的生活方面都帮助了我很多很多,日常闲聊吹水时大家也无话不说,发现很多时候他们才是真正跟你一直站在同一边的人,亦师亦友,气氛融洽。也是真的很感激能在各个阶段里遇见他们~
       到了后半程之后,慢慢也就随了世俗风气,一方面开始孤高自傲,胆小认生,不易相处,另一方面就开始以一份更功利的心态出发去维持以往的关系以及认识新的人。好像对于社交这件事情,渐渐变成了一个规划问题,开始从利益出发,以一个标尺(未来是否有求于人)来衡量一段关系是否有建立或者维持的必要。得承认这种功利的心态导致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所以的关系都会变得很应付,以及自己很难再真正坦诚相待并投入感情。到现在来就开始自食其果了,开始害怕社交,不愿认识新的人,持续性自闭,不再主动交流,对于以往的关系也显得漫不经心,面对别人的主动也表现的没有感情。常常感觉到孤独和冷漠就已经不再是空穴来风了,在自己保持冷漠的死样子的时候你很难要求别人些什么,一切的一切好像显得罪有应得。其实很多时候,特别是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群的时候,还是想尽全力去认识新的朋友,自己从来都不擅长单打独斗,但往往都是很难迈出主动的那一步,仿佛经历过利益心态折磨之后很难再有年少时的勇气,还有些时候,面对别人的好,下意识地就会将人的善意同利益进行联想。反观了一下自己一路来的成长环境,其实很少经历险恶的唯利是图的事情,不知道何时心理开始扭曲,显得俗不可耐,也许还是书读的太少,饭吃的太饱,梦做的太好吧~

自己的现状和感受

       渐渐地,所有的关系也就在没有太多现实中的交集之后变得平淡了许多,当然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这是一件再也正常不过的事情,大家都自顾不暇,总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一段关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情,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将心比心这样的套话仿佛从来都是谎言,在都没照顾好自己的情绪之前真的很难说愿意替别人排忧解难,至少目前我不太行。所以对于那些总能在一段关系里持续主动的人始终保持敬意。曾经总觉得处理关系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好像在遇到很多手头上的麻烦事情以及面对一定的压力之后,你很难在像之前一样保持着赤忱。可能到最后,真正的理解和包容其实是一切按照着各自喜欢的样子各行其是,不用刻意地去设身处地,然后有着一直都在的默契。要想把理想照进现实,仿佛还是得需要用心去经营,友情也好爱情也罢,都不如亲情那般理所当然,但奈何我们每一个人都太忙,有太多更要紧的事,身边的人也不停地在变,在成年人的规则里很难坚守着孩童时期“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的誓言。

       过去的一年好像一直都是一个死样子,也有过不断勉励自己告诫自己要活成想要的样子的经历,但大多时候又是酒后之言,又或是深夜无病呻吟的安眠药。发现自己好像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坦然面对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以及也从未做过实际意义上的改变,始终迷信着“逃避可耻但有用”的狗屁道理,也总指望着会有那么一天焕然一新,身边的所有都重头再来。换个视角来看的话,能够很轻易地发现这一切都不过是个自我欺骗的骗局,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无可救药,只是差了点从小事开始做出改变的一点点决心,太多时候还是过于依赖外界的力量了,修身养性在自己身上仿佛一直都是个伪命题,还是少了点发自内心的力量~
       既简单又复杂,仿佛才是所有关系里的终极奥义。观念上的偏执既不能怪罪于对纯粹和完美的追求,也不能怪罪于理想照不进现实的残酷,只因为意识形态里需要对人进行区分。已经习惯了把“三观是否完全不同”当作了一段关系能否成功建立的最低标准,每一次交流,诉说者都在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情绪、思维、想法、观念等,倾听者也用自己对所有事情的理解去阅读交流内容里所蕴含的信息,无数次角色与分工的互换,慢慢构筑了对彼此的理解。对于有的人来说,这个理解与信任建立的过程太复杂太长,面对快节奏的生活里五花八门的娱乐社交选择,更愿意选择最简单的方式——自我封闭。仿佛就是一个轮回,当初对某些事情越是过分痴迷,在未来的某一段时间里就会越是觉得厌恶。但归根结底,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咎由自取,客观规律永远都是你想要的东西往往都需要自己去争取,即便是你想要维护的关系也需要自己用心去经营,爱与被爱都不是理所当然。所以既然选择了独处,就得拿出独处的态度来,大胆生活,无须在意周围种种。

总有着大大小小的毛病

       回想起年少的往事,记忆中的一件件小事仿佛还是能在最近几年发生的事情里能找到影子,即便随着身体的不断长大,心智日趋成熟,仿佛在潜意识里或者说某个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心理。以至于在面对很多从小到大都会遇到的场景时,许多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睿智”。也总能发现其实好多事情基本都归结于虚荣心。
       不难发现其实从小到大自己都很习惯站在一个高点去对很多自己并不擅长的事情评头论足,遇见了稍微专业一点的“抬杠”就开始随口附和或者提几个沙雕的质疑显得自己没那么“睿智”。随之演变而来的就是自从上了高中就开始被众人质疑过的说教风,有的人对此包容觉得是个性格,有的人对此厌恶觉得是个毛病,自己反思了一下区别主要在于是否有喋喋不休地针对一个问题抬杠到底。你可以美名其曰说是那种不服输的性格,但明眼人都知道其实就是在骨子里的执拗。和很多朋友都有过闹得不可开交的争论,落到最后的,有的朋友太过宽容不跟我一般计较,有的朋友就深受其害表示不太理解,为此也跟身边一些人结了怨,从小到大的每一段经历里都会有那么几个被我冷嘲热讽气哭的女孩子,“毒蛇”这个标签仿佛是跟我这辈子结了缘。许多冷言冷语仿佛都是说出去了才会察觉到不对劲,也有很多棱角过于分明的话语总能在不合时宜的场景里中伤他人,自己总能找到说辞说是不经意,客观地来看其实从心底里就是坏,就像好多人总能拿出“我这个人有时候说话比较直”的沙雕借口一样,都只是自己关于坏的说辞。单纯地出于优越感地鄙视他人并不会显得你有多聪明,只会显得你是个“睿智”!当然得承认自己之前也是个“睿智”,有时候戾气太重,也有幸遇见过好几位一样的“睿智”,在“睿智”的对决中占了下风深受其害之后慢慢开始明白了之前那些被自己中伤过的人的感受,也逐渐在开始克制心里那股戾气~

       了解我的人包括我自己从来都可能相信我是一个能够把想做好的事情给做好的人,但现实总是许许多多的事情总能因为我自身的各种各样原因显得不尽人意,所以所谓的那些相信以及看好,在事实面前仿佛都是天方夜谭。自己还是反思总结了一下,发现大致的失败历程其实是:一开始做事之前毫无目标和规划,比起自我突破更热衷于言听计从;做事的时候又总能出于懒惰或者兴趣上的消磨找到借口,也总能发现比现在手头上有意思的事情多了去了;做完事情以后也从未考虑过效果和影响,甚至说还会以一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的心态纵容自己的怠惰。得承认好逸恶劳是挺容易让人上瘾的,但也得承认现在好逸恶劳的基础并不是自己挣来的,以及并没有可以挥霍的资本。你总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无论是处在哪个阶层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在为生活奔命,喝着小酒的你可能还会轻蔑地觉着是大家都在贩卖焦虑,其实道理可以说的简单一点,问题也可以问的通俗一点,譬如:你是否真的有每天在做你觉得有意义的事?至于说“有意义”的概念就很难界定了,各抒己见下来也无外乎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但很显然的一个标准其实是在不设前提的情况下有没有从中有所收获。又想起年少时一直喜欢的韩寒那句话“我从小到大听过很多道理,可我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现在看来其实更像是句没努力的人借口以及努力的人一句谦辞。至于说自己到底属于哪一类,就还是得看具体的行动表现了~

四年象牙塔生活总结

       以一个整体的思路看下来,相比于普通经历里各种琐碎,发现其实还是在这整个过程里有很多新的尝试,和生活中各类角色的人(恋人/亲人/朋友/同学/老师/认识的人/陌生人)相处的过程中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风格,在经历各种无论事琐碎的小事还是十字路口抉择的大事的过程中也慢慢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处理方式,最重要的大概还是逐渐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去独自面对一些事情,也慢慢开始肩负起一些自己的责任来。看起来也仿佛曲线救国一般实现了年幼时的梦想——被大人们能以一个大人的身份对待,也能像大人们一样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年少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些拘束,长大之后开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体会各种人世间美好或者阴暗的感情,所有的一切看起来并没小时候想的那么简单纯粹,其实也没有现在心里预设了各种羁绊和前提那样的复杂,无外乎充斥在生活中的就是各式各样的选择。至于说最终的走向,从来都是每一个分叉路口共同的导向决定的,每一次的抉择仿佛很重要,又仿佛没那么重要,即便是走错了方向,下一个路口也都还有挽回的余地,只不过是要看功利角度下的付出回报比例是不是能让人释怀罢了。

       从具体的层面和事情去看的话,虽说总得以一个潇洒的姿态宣称没什么好遗憾的以及没什么好值得留恋惋惜的,但既然在四下无人的这里其实可以真诚坦荡一点,做错了的事情就是做错了,做得不好的事情就是做的不好,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所以干脆就在这里承认一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里做的不好的地方吧。能想起来或者说还记得住的大概就是:没能好好处理在与朋友相处过程中各种大大小小的矛盾,比较意气用事和孩子气,逞口舌之快;没能正确应对感情生活里的各种低谷期以及没有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勇气,无论是爱与被爱,绝大部分时候都选择了逃避,并且透露着那么几分轻浮;有那么一段时间自怨自艾、心术不正、嗜酒成性、熬夜成习,还给挺多身边的人带来了困扰,内心也过于浮躁,极其渴求虚无的认同感;在面对很多要紧的事情的时候,心态不好,持续低迷,总想破罐子破摔,还自命不凡地觉得是万事看破的佛系;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比起可恶的人贩卖焦虑,好多时候都是自己太瞻前顾后,但又没做成任何实际意义上的改变,深夜抑郁诗人~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但好在承担了相应的后果以及开启人生新阶段之后,很多事情慢慢都有了改观,总体都还是在朝好的方向去发展,自己也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也依旧相信"Everything will be OK"。

结尾

       这篇写完,通读下来,不出意料地发现写的挺乱以及挺口水的,果真没怎么好好读书之后很难再在文字表达上维持之前的水准,太多时候都总是忙着做对物质生活可能更有意义的事情,或者说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已经很少再去精神层面追求点什么,哪怕是静下心来看个篇幅较短的散文,整个过程随时都充满着浮躁。其实想想,有时候是可以把脚步稍微放缓一点,或者说找一个发呆以及摸鱼混吃等死的一小段时间,静下心来,耐心地看完一篇短文乃至日积月累地看完一本书,暂不奢求能从中收获什么,就只是简简单单地磨练一下心性,身上的那股戾气应该会渐渐有所改观吧。无论怎么说,这篇文呢其实主要还是在一个人生新阶段即将开启的时刻以及在一个新的地方总结和回顾了一下过往发生在成都的一段经历(其实本来还想写篇成都的总结篇的),也没想着说能在写的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醍醐灌顶的觉悟,只是想着以一个形式简单纪念一段经历的过去。其实过去的这段经历里发生的事情还蛮多的,想写的太多,但最后又觉得好像没有太大必要去纠结过去的陈词滥调,故事就是故事,已故之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总得抓紧点过好现在的生活。得不到的别留下,留不下的别牵挂。在新的地方,就应该有新的样子,发生新的故事。
       毕竟还有好多想做的以及要做的事情,路阻且长~